“如何听让孩子愿意说”“如何说让孩子愿意听”——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长公益课堂系列讲座
为人父母者,一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。
孩子就像一本书,想要读懂内容,就要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,否则映入眼帘的只是一串又一串的文字,书的内容则既读不懂也读不透。
父母想要读好孩子这本“书”,就先要架起沟通的桥梁。
为了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,提高未成年人家长对孩子心理知识的认识,促进亲子关系共同成长,以达到家庭和谐、社会和谐,由肇庆市教育局主办、肇庆市端州区阳光心理社会服务中心承办的“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——家长公益课堂系列讲座”分别以《如何听,让孩子愿意说?》及《如何说,让孩子愿意听?》为主题,于8月25日、8月26日在阳光心理文化传播中心举行。心理讲座由心理科副主任医师、高级心理治疗师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心理学讲师谢志强进行授课,共80余名家长参加了系列讲座。
沟通最基本、最关键的两个要素是“听”和“说”。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谢老师一起进行沟通的学习吧!
01 如何听,让孩子愿意说?
交流中,最重要的是学会“听”。
课程一开始,谢老师首先通过几张视觉图片告诉大家:你是对的,别人也不一定是错的。为了进一步让家长们理解观点,同时活跃现场气氛,谢老师邀请在座的家长们参与了互动游戏,第一个游戏是根据口头指令撕纸,因为每个人理解的指令都不同,导致呈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;第二个游戏是做动作猜成语,展现的是沟通传递的过程中因为词不达意导致结果有偏差。
通过这两个小游戏,家长们更加切身地感受到了:生活中处处都有沟通,却非常缺乏有效的沟通。
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?这需要掌握技巧和人的心理。谢老师为家长们讲解了人际关系中最渴望最害怕的因素,人都渴望被尊重、被理解,都害怕被否定、被不信任,以此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——人与人的相处是相互的,亲子关系需要彼此滋养,要付出爱、尊重、包容才能有所收获。
道理每个人都懂,但却难以做到,因为在沟通中,每个人都自顾自地表达,每个人都在证明自己是对的。因此,在有效的沟通中,听比说更重要。
倾听是最重要的沟通艺术之一,要做到倾听,需要记住三个关键点:关注、聆听、反馈。一个好的倾听者要给予对方尊重、关注,及体会对方的情感,并及时根据对方的表达作出反馈。
其后,谢医生让家长们进行了一对一的沟通互动,在一分钟内倾听对方的表达并分享被人倾听的感受,通过互动体验使家长们更深刻地体会到——好的倾听会让人更有表达、沟通的欲望。
02 如何说,让孩子愿意听?
说得对不如说得好,可是你真的会“说”吗?
谢老师向家长们传达了一个信息: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会对沟通造成决定性的影响,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好的语言表达需要沟通的技巧,如对孩子发问时要多进行开放式提问,避免反问与责备性问题;教育子女时要“三管齐下”,即表达爱心、积极鼓励、适当惩罚;交流时要与孩子先共情再引领。这些技巧会让孩子们在沟通的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以及被爱,沟通的过程变得愉悦,自然会让他们更愿意敞开心扉与父母进行交流。
谢老师为家长们讲解了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:“你状况表达”和“我状况表达”。
“你状况表达”是我们最常用的沟通方式,在交流中一开始就对对方加以评判、猜想和评价,往往会令对方不舒服,从而产生抗拒。“我状况表达”是通过自己的意见和感受,让自己的想法能充分地传达给对方,让对方更了解自己的心情和想法,以达到有效的沟通。
要做到“我状况表达”有三步:
第一步:客观真实的事件描述
不加评价地说出客观的具体事情或言行,把焦点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状况或行为上。避免对对方主观的判断、猜想,少使用“一直”、“永远”、“都是”......等字眼。
第二步:影响描述
在描述完特定的状况或行为后,直接陈述出事件对你的影响、你的感受以及对对方的理解,避免攻击、责备。
第三步:内外一致的感受
在描述你的感受时,注意情绪词的使用,如“伤心、难过、为难、纠结......”等。
在各位家长了解“你状况表达”和“我状况表达”后,谢老师通过模拟、分析案例“如何帮助孩子控制手机使用”中家长面对孩子的不同做法,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结果,告诉家长们面对孩子时应做到共情、尊重,温和且坚定。同时要做到“三尊、三不”,即尊重自己、尊重他人、尊重环境,不伤害健康、不伤害生命、不伤害道德。
爱与规则并行,才是真正的、完整的爱。
一连两期的心理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,家长们获益良多。谢老师通过幽默的表述、有趣的游戏、精彩的互动等课程编排,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专业性强、内容丰富的学习平台,让家长们在切身感受中懂得倾听、学会表达,为亲子沟通找到了前进的方向。